近日,河南郑州大学的一堂思政课在网络上成了“爆款”。主讲老师周荣方在以“什么是幸福”为主题的思政课上,讲到1966年2月26日焦裕禄魂归兰考的一幕时说:“那是一个被泪水浸泡的日子,上万群众伫立在寒风中,多灾多难的兰考人民,迎回他们最优秀的儿子……” 周荣方几度哽咽、潸然泪下,现场的同学都深受触动,报以热烈的掌声。
这堂思政课成为“爆款”之后,周荣方老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火的不是我,是焦裕禄书记的精神、魅力太打动人了,是优秀共产党员为民办实事的炽热情怀太打动人了”。的确如此,焦裕禄是党的基层干部的楷模,焦裕禄精神具有催人奋进的力量,但是能够在思政课上满怀深情地对焦裕禄精神进行深入浅出地讲解,让学生和网友深受感动,说明周荣方老师为上好这堂思政课下了一番功夫。
大学生处在人生的关键时期,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利于他们步入社会以后能够尽快进入角色,学会将自己的知识能力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服务社会。所以,高校一般都开设有思政课,而且这也是大学生的必修课。但是,由于重视程度不够,有些高校的思政课流于形式效果差,无法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贯穿其中。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就曾说过,“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那么,思政课究竟应该怎么上?我相信,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方法,但是必须形成共识的是,思政课不是枯燥的理论和空洞的说教,要想让思政课鲜活有力量,教师必须用心。
再回过头来看看河南郑州大学的这堂“爆款”思政课。为了上好课,周荣方老师抽出时间深入基层、走村入户,倾听群众对焦裕禄书记的追忆感怀,感受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带给老百姓的稳稳幸福。耳闻目睹的真人真事,亲身体验的乡村变化,使周荣方老师真切感受到了焦裕禄精神的力量,也为自己的这堂思政课增添了鲜活而生动的素材。可以说,为了上好这堂思政课,周荣方老师真的是用心了。
来源:中安在线
如今在很多大学,思政课的教学已经突破传统模式的束缚,视野由三尺讲台拓展到现实生活。一些高校为上好思政课,甚至组织师生深入田间地头、厂矿企业、革命老区,用生动的实践赋予思政课鲜活的生命,给学生埋下爱国的种子、点燃奋斗的激情。不可否认,上好思政课的方法的确有千万条,但是唯有用心才能取得实效,这也是河南郑州大学的这堂思政课成为“爆款”的秘诀。